為了與學校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除透過台北市和新竹縣之教育局發送公文外,計畫主持人、協同主持人和研究員,主動拜訪各國小之校長及老師,傳達研究宗旨和商談研究配合事宜。
將18所學校分成六個組,然後每組由CABLE研究群安排一位「督導」;各校則設置一位聯絡人(由教務主任、訓導主任、或學校護士擔任),建立雙方相互聯繫的管道。
2001年9月開學之後,運用海報、網路、人際等方式,在台北地區共招募60名大學生擔任訪視員。針對一年級和四年級學童的問卷施測,各舉辦一天的訓練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介紹CABLE的理念、講解問卷的內容、說明施測的步驟、提醒注意的事項等。另外,CABLE研究群以演戲方式,呈現施測時可能發生的各種情境,藉著問答和討論,加強訪視員的信心和能力。訓練課程結束之前,所有訪視員根據地點和時間的考量,選擇進入不同的組別,與各組督導認識並建立聯絡網。為避免正式施測時可能有組員無法配合,所以各組安排的訪視員皆比實際需求人數多,以便督導可按實際需求調配。
正式執行問卷調查之前,各校在聯絡人協助之下,請一年級和四年級導師代發家長同意書。同意書內容涵蓋CABLE計畫簡介、學童與家長參與計畫的方式、資料之處理方式、及維護個人隱私之做法等。只有同意接受調查的學生,才被列入樣本名冊。
各督導主動和校方聯絡人聯繫,確立施測時間和學校需配合之事項。2001年時,由於一年級學童因為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學校生活和文字學習,其施測時間安排在施測期間的後半段,四年級則安排在前半段。
各組人員按照排定日期,前往各校執行調查工作。所有問卷和相關物品均於施測前寄達校方,各組人員抵校之後,根據各班學生施測名單,同組的兩位訪員一齊準備問卷、文具、貼紙等,並攜帶訪員手冊和示範題海報前往各班。會見導師之後,在其協助下先要求學生完成如廁動作,然後按名單將同意接受調查的學生集中在教室一側;不同意調查之學生集中在另一側或由導師帶領離開教室。
2001年時,針對一年級的學童,由一位訪員講解,逐一唸出題目和選項,並帶領學生填寫問卷,引導其依序作答;另一位訪員負責維持秩序。針對四年級的學童,則由其自行填答,有問題時舉手詢問。
留在教室但不參與調查之學生,訪視員會分發一些紙張供其繪畫或摺紙。對於安靜地在座位上自行活動的學生,訪員會提供貼紙以示鼓勵;對於可能擾亂秩序的學生則予以安撫。督導必須巡視所有場地,協助處理特殊情況。
一年級和四年級學生,分別以兩節課和一節課的時間填寫問卷。訪視員在收回問卷同時,除發送紀念品外,亦將家長問卷交給學生帶回家,並囑其向父母說明且於次日將彌封後的問卷交給班導師。各校老師核對學生施測名單後回收家長卷,並用郵寄或宅即便的方式,將問卷寄送給研究團隊。
當學童在國小六年級時,CABLE研究群會詢問每位學生未來可能進入的國中,接著整理出國中施測名單,並與每間涵蓋施測學生超過一定人數的國中(2004年時是以涵蓋18人以上的國中為主)聯絡,核對名單後,請該國中將施測名單中的學生召集起來,仍以團體施測的方式進行。每間國中會分配督導和訪員,帶領學生施測和收集問卷,施測結束後仍會發送紀念品,感謝學童辛勞。
未進入主要國中的受訪者,採用郵寄問卷的方式,問卷寄出後,會寄明信片催收一次,若沒有回覆,會再寄一次問卷及催收明信片,鼓勵並提醒學生填答問卷,當學生將問卷寄回後,研究群會把紀念品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