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學生於六年級至七年級看電視超時問題探討

吳宛陵
指導教授: 李蘭


摘要: 為瞭解學生於六年級和七年級時,看電視超時的情況並找出相關因素,本研究從兒童及青少年行為之長期發展研究(Child and Adolescent Behaviors in Long-term Evolution,簡稱CABLE計畫)的資料庫,選取2006年及2007年的部分資料進行次級資料分析。本研究樣本為2006年時就讀六年級的學生,共2,080人。以多項邏輯迴歸模型分析後發現,研究樣本於六、七年級每天看電視的平均時數,分別為2.12小時及2.16小時;至於每天看電視超過2小時的比率,則分別為50.7%及41.6%;兩年看電視皆超時(2小時及以上)者佔31.1%。與「看電視超時嚴重度」或「兩年看電視超時的類型」有關的變項包括:居住地、學業成就、家庭月收入、父親教育程度、母親看電視超時頻率、親子互動程度、父母支持程度、父母處罰程度、補習及學才藝時數、用電腦及電玩時數等。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1.相關單位應正視兒童與青少年看電視超時的問題;2.父母應多花時間和子女互動,常給予心理與行為上的支持,必要時適度地加以管教;3.家長應瞭解身教的重要,自身應避免或減少看電視的時間,給孩子好的行為示範;4.老師和家長應鼓勵學生從事動態的活動,替代其長時間看電視、用電腦或玩電玩等靜態活動。

關鍵字: 看電視、兒童、青少年、追蹤研究


回到碩博士論文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