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學生從七至十二年級之運動發展軌跡
蔡雅寧
指導教授: 李蘭
目的: 探討男生及女生從七到十二年級之運動發展軌跡類型及相關因素。
方法: 從兒童及青少年行為之長期發展研究(簡稱CABLE)資料庫中,選取2001年就讀四年級之世代,共1662人為研究樣本,使用研究樣本從七年級起連續六年間填答之資料,進行次級資料分析。統計方法為重複量數潛在類別分析及多項名義邏輯廻歸模型。 結果: 男生從七至十二年級有運動的比率歷年皆顯著高於女生,且男、女有運動之比率皆呈現逐年下降趨勢,男生在高中時顯著下降,女生則在國中時就顯著下降。六年間之運動發展軌跡類型,男生可分為三類:持續高組(47.76%)、由高變低組(22.29%)、持續低組(29.95%);女生也可分為三類:持續高組(24.20%)、由高變低組(22.73%)、持續低組(53.07%)。與男生之運動發展軌跡類型相關的因素有身體意象、自覺健康、課業壓力及父母婚姻狀態;與女生之運動發展軌跡類型相關的因素為父親教育程度。 結論: 女生在七至十二年級有運動的比率偏低且下降迅速,值得注意,運動的預防介入應提前至小學開始。學生從七至十二年級之運動情形,有不同的發展軌跡類型,故應針對不同類型之次族群開發不同的運動策略。從運動發展軌跡類型來看,男生之身體意象滿意度低、自覺健康程度低、課業壓力高者,較易成為「持續低組」,所以應多注意並及早培養該群學生的運動習慣。關鍵字: 運動、發展軌跡、青少年、重複量數潛在類別分析、長期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