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7

親子關係與性別影響兒童內化行為發展軌跡

吳嘉畇
指導教授: 李思賢


研究目的: 探討不同性別兒童時期至青少年時期的內化行為問題發展軌跡,以及兒童時期親子關係對青少年內化行為問題發展的影響。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兒童與青少年行為之長期發展研究計畫」建立之長期資料庫進行次級資料庫分析,選取2003年(國小三年級)、2006年(國小六年級)、2012年(高中三年級)及2013年(大學一年級)共四年的資料進行分析;參加其中三個年度的人當作分析樣本共計1850人。使用潛在成長模式(latent growth model, LGM)檢視兒童時期至青少年時期的內化行為發展軌跡,以及兒童時期親子關係對青少年內化行為發展的影響。

研究結果: 分析結果發現女生在國小三年級的內化行為問題起始狀態相較於男生嚴重。男生的內化行為問題成長速率為負成長;相反的,女生的內化行為問題成長速率為正成長。兒童時期的親子關係越好(家庭支持高、父母監督程度高、家庭衝突少)時,其內化行為症狀會越輕微;另外,在內化行為發展斜率上,結果顯示當兒童時期有內化行為問題者,成長至青少年的過程,其發展速率呈現正向成長。

結論: 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時需多關心男孩、女孩在生理、心理不同的變化,特別是青春期時、更應多花時間及心力陪伴子女成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高度的家庭支持、適當的父母監督、減少家庭衝突都能有效的減少青少年內化行為問題。

關鍵字: 兒童心理健康、性別、內化行為問題、潛在成長模式、親子關係


回到碩博士論文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