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索引頁 | Sec 1. | Sec 2. | Sec 3. | Sec 4. | Sec 5.

 

五、小結

就健康行為而言,正向健康行為在國小六年級和國中一年級左右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而危害健康行為中的不良習慣大部分會四年級出現上升趨勢,反社會行為、物質使用行為和與性相關行為則在國中一年級時出現上升的趨勢。由此可見,針對不同性質的行為,介入的時間點也應有所不同。

就家庭關係而言,家庭活動在國小一年級至國中一年級時開始減少,父母支持則在國小四年級時開始下降,父母處罰方式中體罰呈現下降趨勢,其它形式則出現上升趨勢,家庭衝突中,至國小五、六年級時和兄弟姊妹的衝突有下降趨勢,但和大人吵架的衝突則有增加的趨勢。整體來看,家庭活動和父母支持減少,但父母處罰和與父母的衝突卻增加。

就心理健康方面,憂鬱情緒、社交焦慮和社交孤寂均在國小六年級和國中一年級時出現低點,大部分的高點均出現在國小一年級或國中三年級的時候,呈現U型趨勢。此現象與學童剛進學校的適應(國小一年級)和面臨較大的升學壓力(國中三年級)或許有關,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就世代差異方面,第二世代在危害健康行為項目的不良習慣和攻擊行為上比第一世代高,但第一世代的自殺意念和與色情媒體的接觸較第二世代高。此現象與不同世代媒體使用率不同不知是否有關。在家庭關係上,第一世代管教似乎比第二世代嚴格。在心理健康方面,第二世代學童的社交焦慮和社交孤寂均較第一世代學童高,此現象與第一世代接受九年一貫教育較活潑的教學設計不知是否有所關連,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